代理记账-上市公司税大于利
(原标题: 代理记账-上市公司税大于利)
税大于利的现象是否说明企业税负过重?过去一个阶段的结构性减税为何未见效果,迅速推进的营改增试点将如何推进?当前的税制结构是否改变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调整税制结构,为企业减税的呼声渐高。
不久前刚刚收官的A股2469家上市公司年报显示,A股全部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9544亿元,与上年相比整体净利润接近零增长,而当期实际缴税22233亿元,比上年增加17%,缴税额比净利润还多14%,近七成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此数据一出,立即引起行业及媒体的热议:税大于利的现象是否说明企业税负过重?过去一个阶段的结构性减税为何未见效果,迅速推进的营改增试点将如何推进?当前的税制结构是否改变也成为讨论的焦点。调整税制结构,为企业减税的呼声渐高。
不过,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盈利具有周期性,跟企业的经营战略紧密相连,如果仅仅因为企业盈利减少就调整税制、减少税收,显然说不过去。”
上市公司挣3元钱要交近2元税
统计数据显示,A股2469家上市公司实现净利润19544亿元,比上年增加不到1%。业内普遍认为,国内经济形势整体较为严峻,全年GDP同比增长仅为7.8%,较上年下滑1.4个百分点。在这种大背景下,上市公司业绩整体较差不难理解。
然而,在净利润增长微弱的情况下,相应的税收数据让人诧异。据相关统计,A股上市公司当期实际缴纳各种税收22233亿元,比上年增加17%,增速较净利润增幅高出16%,缴税额比净利润高14%,净利润与实缴税金之比达1:1.9,上市公司每赚3元钱要缴近2元税。“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怪现象。从这个数据上看,企业的税负增速要远远大于利润增速。”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说。
据广州代理记账了解到,A股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券商等金融股在内的52家公司,净利润总额占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56.77%。而剔除上述金融类个股后,A股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0.834万亿元,同比下降10.99%,如果剔除房地产行业约0.19万亿净利润,同比下降19%。
总体来看,去年迅速扩容的“营改增”试点并没有惠及到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有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达24.5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营业收入的增幅,小于税负的增幅,有评论认为营改增的效果不大,或者是没有达到效果。
也是结构性减税推进较迅速的一年。从总体上看,结构性减税的效果在A股上市公司中没有得到正面的体现。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而全国GDP增长7.8%。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的1.6倍,有业内人士就此指出,这一数据无疑说明,在既定的经济总量中,税负在加重。
从税制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税收来源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在我国,直接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间接税主要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初步统计,我国直接税占比大致为1/3,而间接税比例占2/3。
“税大于利”让税制结构也成为公众吐槽的对象。财经评论人士赵晓撰文指出,“世界上发达国家大部分以直接税为主,比例一般都超过60%,美国直接税比例更是高达80%左右。间接税比例过高带来的是:收入越低的人群或者盈利能力越差的企业感受到的税负痛苦越大。”他认为,当前中国税收收入来源严重不合理。
“企业经营不好就减税不合理”
提倡为企业减税者称:企业已“不堪税负”,“政府把企业当摇钱树”,“减税最后还是演变成增税”。业内也另有呼声称,企业税负太高,如此下去恐会拖累中国经济复苏。
然而,在赵全厚看来,今年A股市场企业盈利下降,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包括投资失败等因素,这种情况在国外也存在。另外,全球经济不景气及中国经济增速整体下滑也是重要原因。
“在盈利减少的情况下,企业增加的税收肯定不会来自所得税,而是流转税。而流转税本身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无关。”赵全厚强调说。
赵全厚指出,结构性减税是一个中长期的概念,它针对的可能是某个具体行业,包括税收来源、征税幅度等,比如地产行业的房产税,资源行业的资源税。它不会因为某段周期内经济形势的好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改变。
之前有业内人士提出,税收虽然是强制性的,但不应是刚性的,在经济繁荣与低迷的不同时期,应该有着高低不同的增长曲线,即使出现大幅缩水也属正常情况。对企业减税,政府让利于企,让利于民,也应该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选择之一。
对此,赵全厚表示,纳税是企业的义务,这一点与盈利与否无关。“在2008年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强时,国家也没有相应增加税收,反过来不能现在盈利少了,就减少应纳税负,这显然说不过去。”
财政部近日召开会议时强调,将加快“营改增”试点的推广。“营改增”的扩容是否会改变这一局面?“‘营改增’会降低大部分行业的企业税收,但也不排除不降反升的局面。但目前毕竟处于试点阶段,只会对试点地区的企业税收产生影响,作用影响力有限。”赵全厚分析说。
上市公司下阶段的盈利趋势如何?赵全厚分析说,这需要从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国的经济竞争力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本站所有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之用,不作为实际操作的法定依据。如有问题或相关需要,请咨询正穗财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利,请与小编联系, 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如情况属实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如您有优秀作品,也欢迎联系小编在我们网站投稿!https://www.jz12366.com/ 联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